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暨农民日报社专家
发布时间:2017-11-27  浏览次数:   来源:  

2017年11月21日         来源:农民日报

 

    编者按: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日前,农民日报社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暨农民日报社专家智库成立大会。与会专家认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三农”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是农民日报社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课题。报社专家智库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发挥农业农村经济理论与实践、“三农”新闻宣传等领域权威专家建言献策和智力支持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贡献力量。今日本报对有关专家发言进行摘要刊登,敬请关注。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会长、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意义深远。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乡村已经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变为动态,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进入发展新阶段,呈现阶段性新特点。要保持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当前在农村,自治有经验,关键是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农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德治有传统,重点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乡村优秀文明,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法治有进步,但同现代乡村治理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是要抓紧补齐的短板。

    按照十九大的精神要求,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就法治建设而言,第一,要依靠法治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化、法治化。要紧密结合中央部署和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加快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第二,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群众权利的保护,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切实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集体产权法律制度,依法保障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民财产权益。第三,依法调节各方面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宏观上讲涉及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从微观上讲涉及各类农村经营和管理主体等众多利益关系的协调。今后,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融合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要针对农村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化的实际,科学界定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从法律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平衡不同利益诉求。第四,依靠法治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一方面,要教育广大干部带头遵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法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挥应有的作用。

    乡村振兴要重点发展农村产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段应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安排,为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和农业农村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第一,乡村振兴要关注农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没有产业就没有发展。有了产业的振兴,乡村的建设才有基础。振兴乡村产业,要关注农民就业问题。近些年来,农民工外出就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大约转移2.8亿农村人口外出就业。当前,我国城镇化达到一个新阶段,城市在转型升级,产业向高端迈进。适应城市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新变化,下一步要让农民在农村去振兴,在农村发展产业,实现当地就业。

    第二,农村产业发展要面向城乡新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城市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产生了很多新的需求。要了解城里人需要什么,然后再发展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有几个产业是可以大发展的。一是优质农产品,包括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二是特色农产品,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功能性产品;三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养老等产业需求潜力旺盛。

    第三,发展产业要建立支持政策。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乡村基础设施要有政府投入,要加快农村公路、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要建立多渠道的投资融资机制,加快政策创新,研究什么样的政策能够把城市的资金、社会资金大规模地引到农村去。比如创新土地政策,盘活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依靠大量土地产生的信用,撬动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把社会资金吸引过来,振兴产业。

    最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一开始就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要探索股份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农民既有工资收入,又有财产性收入,带动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论述,为我国今后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平衡充分发展,最根本的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三农”工作中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按照十九大提出“两步走”的战略目标,我国农业要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一是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均衡配置农业资源和要素,优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促进农业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转变,从大路农产品供给向中高端农产品供给转变,从资源环境生态过度消耗型向友好节约环保型转变。四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认真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美好田园和美丽家园结合起来。五是推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比例,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效益链。六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新主体、新体系、新机制,发展农业新兴产业,开展农业农村新的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农村“互联网+”,发展线上线下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

    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都要发挥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

    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感受到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围绕报告提出的“坚持新发展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我谈谈学习体会。

    对农业来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价格规律。这是一只很有力的市场的“手”。同时还需要另一只“手”,就是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目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更好发挥这两只“手”的作用。

    首先,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要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我理解,十九大提出的“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要求,就是要深化这个方面的改革。我国粮食保护价政策实施以来,粮食价格不断提高,超出了国内市场价格,也大大超出了国际粮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看,可通过藏粮于库,而长期看,要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短期的市场供求平衡问题,通过政府作用,来保障长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出决定性作用,就会促进每个地区都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区域优势来生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其次,让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就推进现代农业而言,政府在以下领域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三权”分置能实现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土地的经营功能。二是做好规划。政府的规划作用,对于保护生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设施建设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支持科技创新。四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五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另外,保障粮食储备很重要,主要是平抑不同年份的生产波动变化需要。六是调整补贴机制,既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让农民得到切实的好处。

    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理论体系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这个战略定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三农理论体系。

    第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发展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等一系列的发展理论和思想体系。要看到,中国农业正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我们要认真总结中国经验,发现中国案例,展现中国自信,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产业层面,结构调整、功能培养应该体现中国特色。结构上首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努力实现农产品充分供给。功能培养要立足新产业,在发展中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产业和新动能。二是改革层面,政策和制度应该体现中国特色。我国构建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卓越制度。土地制度方面,实行独具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三权分置”更独具中国特色。经营制度方面,实行多元化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人才制度方面,正在加快构建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

    第三,努力提升中国农业综合竞争力。强势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要通过支持保护、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要素升级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最根本的是要始终坚持用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用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

    农业要现代化种业必须先行一步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蓝图和时间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发展种为先。农业要现代化,种业必须先行一步,实现现代化;要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先建成种业强国。

    十八大以来,种业工作在科研创新、企业发展、供种保障、依法治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种业工作者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新目标新任务。

    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改革开放力度,为现代种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开启种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继续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信只有改革创新开放,才能建成种业强国。

    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在精准指导、精细服务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一批种子企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企业无论大小,都要做到创新强、管理强、服务强,进而实现市场竞争力强。

    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种、科学管理力度,以贯彻落实《种子法》为主线,同时借鉴国际种业管理先进经验,加强种业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建设,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现代种业管理体系,尽快提升现代种业治理能力。

    增效增特增绿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安排,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们国家的畜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加速”:一是生产方式上在加速转变。去年规模养殖比重已经占到56%,这是一个生产方式的剧变。二是产业形态在加速重塑。区域布局开始新一轮调整变化,畜禽养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匹配性增强,产业的集中度、融合度也相应提高。新产业新功能开始显现,旅游观光牧场、体育竞技、马术文化等加快发展,为畜牧业发展开拓了新功能。三是农牧关系在加速重构。通过推动粮改饲,发展草牧业,统筹粮经饲,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正在回归,为养而种、以养定种、为种而养、以种定养、种养并重的融合的新型农牧关系正在发展。

    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加快推进我国畜牧业现代化。一是增效。增效主要是解决竞争力的问题。要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二是增特。增加特色的畜禽养殖。原来不受重视的小畜种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小众需求也会催生一个大的产业。三是增绿。主要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一方面要转化利用“黑色”,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加强草原的生态保护力度。

    以自信开放心态做好“三农”宣传“排头兵”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潘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

    第一,党的十九大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眼中我们党领导下的国家的新形象是勇于创新、开放自信的。这次大会创新使用了融媒体中心,开始几天没有人用,后来几天中外媒体抢着用。这次政治局常委领导会见中外记者见面,台上不仅没有摆花,记者的前面的红绳子也撤掉了。这表明中国强大起来后,心态都开放自信了,这一点让人感受比较深刻。

    第二,要突出宣传重点,做好“三农”宣传的“排头兵”。排头兵就要有排头兵的样子,站得高,站得远,结合报纸自身的特色,将自身打造成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三农宣传领域,要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

    第三,保持为“三农”服务的初心。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选择好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将十九大精神宣传好,除了在宣传方式和手段上的创新,也要重视宣传纪律,在这个基础上把它宣传好,真正让新闻回归。

    农业法治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巡视员李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涉及法治的内容很丰富,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法治工作的总纲领、总方向和总要求。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我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法治之路。十九大报告里强调了党的领导要贯穿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多年以来,农业法治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以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都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我们要按照十九大要求,继续探索农业法治建设自身固有的规律,加强农业法治工作。

    第二,以善法促进农村的善治。报告提出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障善治,首次把依法立法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列提出。所谓良法,就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客观规律,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法律规则。我们要按照十九大以善法促善治做好依法立法工作,遵守《宪法》和国家法律规定的各项程序,充分地发扬民主、反映民意,用良法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要通过法治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安全,保障农民民主权利行使,保障农民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决策和社会管理事务。要加强农业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执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

    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农业部经管总站巡视员黄延信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壮大集体经济”,指明了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是推动农村改革的根本遵循。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把这项改革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向纵深推进。就改革的深度来看,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中央明确要求,凡是有集体统一经营资产的村组特别是城郊村、城中村、经济发达村应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二是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的主体地位,方便开展经营。现阶段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组织登记证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据此向有关部门办理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以便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三是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权能,盘活农村各类集体资产。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四是用好用活中央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央已经明确,对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可以量化为集体成员持有的股份。要用好用足这一政策,以政府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促进农村的股份合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新形势新特点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为今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工作指明了方向。振兴乡村离不开对外开放,必须在开放中加强农业、提升农业、振兴农业。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我国农产品贸易达到相当规模,农业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明显提高;二是在国际竞争中,我国大宗农产品基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三是外部环境对我国农业政策选择的制约不断加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到农业贸易发展和政策调整的具体实践中。

    一是构建开放型农业政策体系。要坚持开放,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制。加大农业农村金融政策制度创新,着力解决农业农民缺少金融和保险服务、金融机构缺乏支农助农动力这个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开放型农产品调控体制。应根据宏观调控有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相应的农产品进口调控机制,确保农产品进口适度适当,确保农业贸易与国内产业协调发展、内外联动。三是练好内功,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几个关键词

    农业部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时代命题,我主要谈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具有显著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历史交汇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转化来看,一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成了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短板;另一方面从现代化角度来看,不平衡就表现在农业现代化与总体现代化不平衡,是全面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新型城乡关系的历史定位。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时期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转型,是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提升。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新20字方针,明确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时期乡村振兴的方向和要求。

    第三,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是按照“五位一体”提升转型的。加强乡村治理基层和基础工作,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第四,乡村振兴战略要有清晰的思路措施。核心是两句话,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二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真正要振兴乡村,还是要融合。核心理念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路径上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绿色食品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主任王运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都与绿色食品事业息息相关。

    绿色食品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发展,始终是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开拓者和实践者,致力于讲述一个推动绿色发展的中国故事。近年来,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农业投入品管控,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有效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通过品牌溢价,绿色食品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在北京的沃尔玛超市,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猪肉70元/斤,一般的猪肉20元/斤。通过基地带动,2000多万家农户实现增收,为2000多家生产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产品,支撑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减量化生产,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据专家测算,“十二五”期间,绿色食品生产平均每年折合减少施用尿素268万吨,为保护“绿水青山”发挥了积极作用;绿色食品先后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多个评价指标体系,并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条件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评定指标之一。据调查,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超过80%,在所有认证产品中,绿色食品公信度排名第一。

    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林

    在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农民日报社成立专家智库,既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智力支撑,值得新闻宣传出版单位学习和借鉴。作为党的新闻宣传出版单位,在新时代应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要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全面、深刻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治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问题,主动设置议题,深入调研、精心策划,调整和优化适应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选题结构和内容,创新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业态和产品,坚持融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又善于宣传的三农工作队伍,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出版工作,发挥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用,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市场的产品。

    十九大对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有责任全面记录当前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道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破解难题的新探索新实践,阐释新时代改善和加强乡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为探索农村治理新模式、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认真领会十九大精神做好农村改革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张晓山

    一、加快修法工作,落实“承包地二轮期满三十年不变”的方针。要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出台具体政策方案,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相关法律,尽早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发展现代农业也就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说明农地产权关系有不够清晰之处。一是体现在技术层面;二是体现在制度层面。确权确到什么时候,二轮承包到期后还变不变,新的承包期是多少年,有权依法承包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如何界定等问题一定要明确。

    三、从精准定位和对接两个维度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5000多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后,他们的收入构成真正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主,而不是继续主要依靠转移性收入,这样的脱贫才是可持续的,脱贫结果才真实,脱贫成效才真正能获得群众认可,脱贫才能可持续,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精准识别脱贫对象。一部分人被排斥在脱贫对象之外,他们得到的帮助少得多,但他们贫困程度现在可能比建档立卡户更困难。对徘徊在贫困边缘的人口应该有一个基本估计,要有一部分项目资金或扶贫资金留出来,通过整个区域的脱贫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帮助这部分边缘性人口脱贫。

    实现乡村振兴要做好三个“调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三农”领域来说,它的新使命、新任务、新目标就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性的体现就是三个“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三个“起来”,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问题,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乡村振兴除了要修炼“内功”,从“三农”自身做起,还要内外兼修。外力的支撑特别重要。由此,应该做好三个“调整”,第一个调整,要调整思维方式。第二个调整,调整价值认知。要重新思考当前的价值认知:一是城与乡的关系。二是“三农”的关系。三是从全农业产业链条来看效益。第三个调整,要调整发展顺序。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怎么优先?首先要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或者叫大战略下来看它是否优先,其次放在城市与农村这个大背景下看它是否优先,再次放在三次产业的大结构中看它是否优先,最后放在农民和市民这样一个大格局中看是否优先。

    一句话,乡村振兴必须是内外兼修,光修内没有外力的支持肯定是不行。所谓农业现代化其实很简单,它缺什么?就是缺少像工业、城市那样注入现代元素,如果把现代元素注入,它的腿就不短了。什么现代元素?就是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设施、现代管理、现代金融等等,这些现代元素注入后,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要加强对农产品需求变化趋势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唐忠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提高到战略高度,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后,我谈四点想法。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农村经济方面体现明显。第一,城乡间收入差距还很大,贫困人口大部分在农村,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第二,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城乡差别还非常大;第三,农村的环境条件与城市比差距也非常大。今后要考虑把农村污染与环境治理问题纳入到公共服务均等化范围里去。

    二、我国农业正在发生“三化”。“三化”,是指农业工业化,农业服务业化,农业小部门化。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实质是用工业产品装备农业的过程。农业服务业化是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农业后部门的重要性和差值份额上升。经营农业是否赚钱,更多取决于服务业化的农业后部门。农业小部门化是指农业产值份额和就业份额都在下降。

    三、我国农产品需求还处于上升区间,要加强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研究。大多数中国人的食品消费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水平,从长期来看,农产品国内供给与国内需求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四、乡村治理要与农业补贴相联系。在乡村人口不断下降,农村集体资产不断量化给成员个人的背景下,乡村治理的抓手比较少,是一个现实问题。未来乡村治理一方面要增加公共服务的投入,但另一方面农业补贴也应与一定社会责任挂钩。拿到国家支持资金的时候承担力所能及的乡村责任,可以增强乡村凝聚力,减少乡村治理成本。

    补齐农业职业教育缺失的短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三个优先发展”,分别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就业优先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知识能不能传递到农民那里,这可能是最为紧要的。我们把三个优先发展叠加起来,可以发现讲的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因此,农民教育、农业教育和农村教育,实际上是“三农”问题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全国掀起了一阵高校合并的风潮。在火热的高校合并浪潮中,新增的本科院校中相当一部分主要合并了办有职业教育的大专和中专。高校合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比如,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的边缘化,甚至动摇了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根基。

    中国现在对教育的需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迫切。我们要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的职业教育,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教育,补齐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缺失的短板,支撑和支持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既要有政策支持,还要做好宣传。现阶段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意义,推进职业教育知识普及和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和重视“蓝领”的社会氛围,让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和合理收入,鼓励职业“蓝领”发扬工匠精神,让农业职业教育迈向一个新时代。

    为全方位提升国民健康提供科技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营养所研究员王东阳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城乡居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营养供给能力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改善,但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高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居民膳食正从吃饱转向吃好、吃得营养,我们认为总的消费态势是:口粮将逐渐下降,动物性食品消费有所增长,蔬菜、果品消费趋向多样化,在外消费明显增多,并将带动膳食结构提档升级、食物消费需求总量缓慢增长。

    吃饱、吃好、吃得营养是维持健康的首要前提。十九大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保障基本营养供给。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四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推进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着力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促进现代食物营养产业发展。设计个性化营养食谱和营养补充方案,开展营养均衡配餐研究,加快创建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推广“共享餐车”、“社区中央厨房+生产基地+餐饮门店”、“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

    村级医疗互助助力“乡村振兴”

    “福村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伟

    党的十九大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6年12月,江苏江阴市长泾镇和平村村委组织全村村民开展村级医疗互助,通过“村民自愿出一点、村集体扶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共筹资32.9万元,通过“福村宝”专业服务平台,对本村村民按病种公平补助,重点补助大病。2017年10月底,和平村共补助216人次,补助资金26.1万元,全村村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近10%,191个大病病种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近20%。目前江阴市已有196个村开展,覆盖人群82.2万,年度补助资金8847万元。预计年内江阴市基本实现全覆盖,覆盖人群超过100万,年度补助资金达1.2亿元。

    江阴市发展村级互助医疗有一套相对成熟完备的政策办法和符合实际的操作办法。一是政府积极引导。二是坚持公开民主决策。三是共建共享筹资。四是公平高效运作。

    江阴市的创新实践,跳出“托底”思维,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市场手段,较好地缓解了基本医疗保障与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找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减轻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精准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降低贫困发生率,进一步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通过开展村级医疗互助,村民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蔚然成风,促进了有效治理,弘扬了乡风文明。通过村级医疗互助,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水平。

    (本版内容根据专家发言整理,有删节。图片摄影:陈涛黄慧)

【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关  闭】
版权所有:江苏省委农工办 江苏省综改办 江苏省农委
建设单位:江苏省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扬州市委农工办 0514-87367840 江苏省信息中心 025-86631399
苏ICP备14007976-2